895课堂 | 创业者必看!智算企业股权激励 “黄金密码”
2025-09-11
近日,张江高科895创业营(第十六季)智算专场895课堂——《如何运用股权激励稳住核心骨干》在895先锋站成功举办。此次活动特邀北京极光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周丽霞律师,带来聚焦初创公司股权架构搭建、员工股权激励、股权退出的实战工作坊。
“创业公司,是科学、哲学和神学三者的结合。” 周丽霞律师一开场便抛出独特观点:用科学方法管理绩效,以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坚守哲学,靠老板作为核心灵魂人物掌控 “神学”。深耕互联网与科技公司股权服务多年,她不仅见证过美团、360等企业从初创到壮大的股权变迁,更经手无数因 “股权设计缺位” 导致公司发展遇阻的真实案例,实战经验尤为丰富。
针对智算企业股权激励的常见误区,周丽霞律师带来满满干货,拆解5个容易踩坑的股权真相:
股权分配:打破“平均主义”,明确权责
“三个人各占33.3%,看似公平,实则是埋雷。”周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初创团队的误区。初期约定的“平均分股权”,后期往往会因为“股权一样”而互相牵制,想做决策时没人能拍板,想调整收益时又谈不拢,严重影响公司发展进度。
她建议,即便真要平均分,也要在协议里明确“表决权归核心带头人,收益权可以按贡献调整”。例如,有人愿意让出部分收益权换更多表决权,有人更看重分红,提前约定好,才能避免后期“撕破脸”。
股权激励:拒绝“画饼”,实施动态调整
周律师提醒创业者,股权激励是反人性的,它追求的是长期主义,而非眼前利益。“智算企业技术迭代快,核心人才的价值也在不断变化。”因此,千万别做“一锤子买卖”,股权激励应是“动态调整的长期约定”。
退出机制:协议先行,避免利益纠纷
“公司没上市时,股权是‘一张纸’;等公司值钱了,这张纸就成了‘火药桶’。”周律师强调,退出机制必须提前写进协议,比“谈感情”管用得多。退出价格的制定、离职转让期限、竞业协议内的股权约定等都需要提前思考并执行,“别等出事了再谈人性,人性在利益面前最经不起考验”。
法律落地:关注差异化,解决定制化问题
所有股权激励的法律文件,80%都是标准条款,如协议生效条件、违约责任等,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剩下20%的差异化内容。
智算公司的核心技术负责人和市场负责人,贡献维度不同,技术负责人要看研发成果,市场负责人要看客户增长,股权考核指标就得不一样,“模板解决不了这些‘定制化’问题”。
员工认知:做好沟通,让股权激励“落地生根”
周律师建议,在推行股权激励前,一定要跟员工讲清楚“股权的价值”,比如公司未来估值增长的逻辑、股权能带来的收益(分红+退出增值);也要坦诚“风险”,比如公司没做成,股权可能没用。“让员工觉得‘这不是老板画的饼,是我们一起奋斗的蛋糕’,才能真正绑定人心。”
这场课堂并非“单向输出”,现场互动环节更是“直击痛点”,创业者们纷纷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:
周律师建议:“早期可以按估值价打1-3折,既让员工有支付能力,也不会让公司后期吃亏。比如员工每年投入不超过年薪的20%,压力小,也能体现他对公司的信心。”
周律师解释:“没有绝对的好与坏。有限合伙适合放核心高管,方便控制表决权;个人持股税负可能更低,但作为员工持股不好管理。智算公司人多的话,还可以嵌套2-3个平台,分开放高管、普通员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。”
对于这个问题,周律师也给出了专业且详细的解答,为创业者们解决了实际难题。
课程的最后,周律师以一句金句为本次课程画上圆满句号:“薪酬要为战略服务,方案比文件更重要,共识比方案更重要,人性比共识更重要,价值观比人性更重要。”
这场895课堂为智算领域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股权激励思路和方法,助力他们在创业道路上更好地稳住核心骨干,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