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产业菁英 | 蓝箭航天张昌武:我不是“中国版马斯克”
2023-11-29
“三、二、一,点火。”每次看到自家火箭在天空中稳住姿态,笔直上升,留下漂亮的飞行轨迹,表面沉稳的张昌武,心中都满是波澜。
2023年7月12日9时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圆满完成发射任务。全箭高度49.5米,起飞重量219吨,箭体绘有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……自主研制这枚“朱雀二号”遥二运载火箭的,是我国首家从事运载火箭研发的民营企业——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LANDSPACE,简称“蓝箭航天”)。
作为蓝箭航天工号001的“员工”,现任董事长兼CEO张昌武并非“技术型”创始人。但深耕金融投资界多年的他,一直觉得自己像个“做企业的人”。
“火箭的可靠性不是设计出来的,是飞出来的,要通过多次的飞行去验证。”——错过“大航海时代”的中国人,会再错过“大航天时代”吗?
没拿满分的“第一”
2018年10月27日下午,“朱雀一号”运载火箭发射103分钟后,张昌武在微信朋友圈写下:“朱雀大宝贝好样的,永远的骄傲。”
在航天领域,火箭是将卫星运载入轨的工具。随着美国的太空运载能力转移到民间,本世纪以来,全球航天商业力量蓬勃发展,主打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发射频次和更大的运力。
张昌武在2014年就发现,全球低轨卫星发射市场需求极大,供需关系如同一个“堰塞湖”。在2015年,中国民营航天元年的6月1日,他拿到了蓝箭航天的营业执照。
坐在租下的百平米办公点,张昌武打开手机通讯录,一个个寻找合伙人。发动机研发、箭体研发、总装和市场……通过一次次深谈,他脑海中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。三年后,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——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“朱雀一号”,搭载着央视节目《加油!向未来》的公益科普卫星发射升空。
“顺利的话,卫星进入轨道时会传回两个信号,一般10分钟就会收到。”张昌武回忆道,镜片后的目光充满平静,“但1小时后,我们仍没等到回传信号。”在把载荷从地面运送到任务轨道的过程中,火箭需要到达一个制高点。而在这次发射中,推进剂提前耗尽,卫星未能入轨。
当天,现场来了10辆大巴车,有媒体、客户、投资方……公司品牌和公关事务负责人低声问张昌武,该怎么和大家说。“该怎么说,就怎么说吧。”张昌武回答。他想让大家知道,这么多社会资源涌入的行业,究竟在做什么。
张昌武还清晰地记得,他最开始去见投资人时,被问到最多的三个问题是:火箭能不能造出来?国家让不让发射?发射场可不可以用?事实上,“朱雀一号”的发射本身就意味着——蓝箭航天拿下了国内第一张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,达成了民营企业火箭产品全流程自研从0到1的突破。
“这枚火箭能够矗立在国家发射场组织发射,作为民营航天力量,我们的目标达成了。”张昌武的声音十分沉稳,“我当然希望它成功入轨,但我更希望用这枚小型固体火箭来完成政策上的蹚路。”
从零开始创造火箭“心脏”
其实,早在2016年,蓝箭航天就将目标锁定在“朱雀二号”液氧甲烷中型运载火箭上,成为我国第一且唯一正向研发,即从零开始自研此类发动机的企业。
作为最先站上行业赛道的企业,“引领生产力水平”是张昌武赋予蓝箭航天的不二使命。这也是他选择绕过固体火箭和较为成熟的液煤火箭,“All in”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路线的原因。他说:“这不仅可以满足商业火箭发展要求,还可以让航天‘商业队’真正成为‘国家队’的有力补充。”
2019年5月17日,蓝箭航天的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“天鹊”(TQ-12)20秒试车成功,成为世界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,也让我国成为美国之外,全球第二个拥有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国家。
然而,意外再次出现。2022年年底,“朱雀二号”遥一运载火箭首飞失利。张昌武带领团队快速进行飞行故障归零,并组织了“朱雀二号”遥二火箭的总装工作,终于在半年多后成功书写历史。“比起失败本身,我更关注分析失败根因的过程。”张昌武的眼神无比坚定。
“朱雀二号”是目前我国正向自主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火箭,全配套中自研部分超过60%,包括天鹊系列发动机。此系列发动机是目前我国成熟度最高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之一,也是唯一具备飞行技术成熟度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。
据悉,“朱雀二号”使用的液氧甲烷推进剂,每公斤成本约5元,远低于其他液体推进剂的每公斤十几元或一百元。作为近年航天界“新宠”,仅今年上半年,全球就有两款液氧甲烷火箭挑战首飞入轨,但均以失败告终——包括美国SpaceX公司的“星舰”。
下一次飞行
“‘朱雀二号’发射成功可视作中国商业火箭进入2.0时代。”张昌武自豪地说。近十年来,我国商业航天企业超过400家,在轨商业卫星超过350颗,头部企业估值超百亿元。在2025年之前,中国民营火箭公司有望达到数十亿元量级规模化收入。
下一步,蓝箭航天会全面进入批量商业化阶段,并加快启动可重复使用火箭项目。公司预计在2025年,中国商业航天第一个10年节点,推出可重复使用火箭。
蓝箭航天投资方之一,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杜浩曾这样评价张昌武:“他考虑问题的透彻度、全面性和长远性令我很惊讶,这在我所接触的企业家中是比较少见的。”
在取得国内民营火箭行业多个“第一”后,张昌武清醒地看到,蓝箭航天正坐在国际竞争的“牌桌”上。他认为:“虽然我们率先进入了2.0时代,但以埃隆·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公司为代表的企业,已走到3.0时代。”
尽管被媒体喻为“中国版马斯克”,但张昌武觉得,2002年成立的SpaceX,与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所处的历史时点完全不一样——“尝试去复制SpaceX对全球航天体系没有意义。”他认为,“蓝箭航天能带给中国航天的最大贡献,是生成一套高效的研制模式,以及一支像战车般前进的团队。”
在不远的未来,火箭可以“极速”送快递,可以像汽车一样量产,也可以像飞机一样重复利用……张昌武的努力会让这一天来得再早一些,而他的梦想将在这片培育“蓝天梦”的沃土中,继续翱翔九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