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话·投资】蒋烁淼:数据中国最懂“观测”的男人
2024-05-07
第一次创业,公司四年后上市;第二次创业,公司营收数亿。观测未来是蒋烁淼在“云”赛道上第三次“试飞”——所有人踮起脚尖,试图看清这次他眼中的未来。
01
下“云”海
酝酿一场离陆洄游
观测未来CEO、创始人蒋烁淼
把日历翻回三十年前,用父亲的“上网证”逛BBS的蒋烁淼没有想到,自己后来会一头扎进“云”里。
“如果不做云计算,将来会死掉。”2010年春,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掷下豪言。同年,蒋烁淼和同学拉到第一笔投资,组建云存储创业团队。
“‘云’本质上是一种软件的商业模式,即通过互联网把软件或产品给到客户。”今天,使用APP、小程序等软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蒋烁淼这句话可谓通俗易懂。但在他创业初期,“云计算+大数据”的创新模式尚未走上舞台中央,亟缺产业生态,更不用提对“云”的各种质疑声。
“技术是流进我血液里的东西。”蒋烁淼不假思索地说。由于敢“吃螃蟹”,且技术能力过硬,蒋烁淼团队在2013 从客户变身阿里云的重要战略伙伴,在云计算领域开始了第二次创业。
市场教育的成效颇为明显,人们讨论的话题逐渐从“是否上云”变为“如何更好地上云”。2015年前后,随着我国政府首次提出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云服务迎来45%的增长率,是传统IT业务增长率的11倍多。
传统数据中心纷纷掀起“云化”转型,云计算成为一项新的基础设施。互联网将原来的“资源孤岛”转化为“资源池”,让管理者腾出精力专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拓展。
用户习惯发生历史性变革,蒋烁淼团队成为了给企业“上云”提供架构咨询服务的“牵线人”,以及企业云资源的“管家”。
行业扶摇直上,蒋烁淼却慢慢陷入痛苦的泥潭。“感觉就像你做一件事情,做着做着就到顶了,就没什么好做了……因为你的行业生态位摆在那,你被上游控制得牢牢的,还很容易对它产生心理依赖。”
“没什么好做了”的精神内耗和“技术咖”血液中的自由创新在蒋烁淼心中激战无数回合,后者取胜。“我们这个行业变化很快,你要对自己诚实。”“老蒋”决心寻找新价值。
02
开“天眼”
数字化地解决数字化系统的问题
“网络工程师花时间最多的是排障,不是写代码。”蒋烁淼又一语点破记者认知。在他2020年前后“赌下”数据观测赛道,并发布产品之前,各机构的数据虽然都上了云,但对云环境中的数据进行监控与分析,依然是普遍的痛点。
“数字化成为基础要求,就意味着要在数字化环境里,用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,而不是像以前那样,面对几百台服务器上跑着的各种应用,派工程师冲上去‘人肉搜索’是哪台出了问题,这太被动了。”蒋烁淼评论道。
能从产业下游“游”到上游,并最终撬动中国云观测行业的蒋烁淼并非真的只是“赌”。早在2015年前后他就曾思考,2020年500亿台设备在互联网相连时,公司该提供什么服务。同一时期,他被推荐入读杭州某知名商学院,学号007。“这段经历对我有颠覆性影响,可以叫‘开天眼’。”蒋烁淼说。
他在控制论创始人的一本书里读到,可观测性与控制性在数学上是对偶关系,两者正相关。这奠定了他此后的战略选择:构建一个完整的实时数据监控平台,才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管理。
观测云能力大图
“比如你网购一件衣服,可能先把衣服拖进了购物车,犹豫一下可能又把它移出了购物车,中间可能还遇到了系统故障……这些‘数字足迹’及背后执行程序的代码,观测云全部都会记录。”蒋烁淼自豪地说,“但同样一件事情,业务数据库可能只记录用户、订单号、金额等信息。所以说,观测云是解决数据监控、数据分析问题的基础软件。”
集结多年“云”上经验,蒋烁淼团队采集散落在不同基础设施、云产品中的数据,并将其结构化、标准化、产品化。
“观测一亿条数据在我们系统里算很少的,一般都是千亿起步。”蒋烁淼平静地说,“观测云应用AI大模型得出的数据分析结论,帮助不同行业、不同资历的工程师更好、更快定位问题,实时一站式搞定开发、测试、运维,数据治理便不那么难了。”
2023年是观测云的商业化起步之年,公司年营收约三千万元,2024年有望翻倍。“数字原生、互联网、电商、零售已经成为观测云应用的四大核心产业,来自金融领域和政府侧的需求也不小。”蒋烁淼说话间,闪烁的镜片后跳动着“价值感”带来的光芒。
“我常说,永远做不完的方向才叫好方向,数据观测就是一件‘做不完的事’。”他开怀地笑了。2020年,蒋烁淼团队获得由张江高科旗下张江浩珩领投,阿里跟投的C+轮融资,融资金额近亿元。
03
破“云”霄
和世界冠军扳手腕
市值430亿美元的美国DataDog公司是世界数据观测领域绕不开的“大牛”,行业公认其拥有最丰富的云监控“工具箱”。蒋烁淼透露,海外已有一些本土企业将数据从DataDog迁至观测云。
“观测云满足了企业数据不离境的需求。”蒋烁淼介绍,“虽然我们的产品力尚不及DataDog,但客户的选择说明,有一比了。”
“我国某汽车集团的欧洲业务、某知名零售连锁企业的美国业务,包括中国目前出海的3个大模型,都在用我们的软件。”蒋烁淼的语气中难掩骄傲,“我们至少能保证中国企业出海时,能用中国人自己提供的数据观测服务。”
观测云全球8个服务可用区
中国可观测性始于观测云——观测未来的标语不是空穴来风,这一领域曾是我国的“技术荒漠”。“很多国内竞品是基于一些开源软件研发的,投入的更多是商业化工作,没有自研底层技术,但这样没法解决客户的真正问题。”蒋烁淼表示。观测云则通过核心技术攻关,将数据存储的成本对比传统方案降低了2/ 3。
“很多伙伴以前不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做观测云,但去年就有很多人开始理解我,给我发消息。”蒋烁淼感慨。
夕阳渐斜,这位千禧年前后曾持有“Shanghai.com”域名的互联网“Z世代”要马不停蹄赶去见投资人。会议室的落地窗外,盛放的白玉兰随风轻摇。